水中溶氧這一句話,山東錦鯉人士已常常聽到了,簡單說明則溶入水中的氧氣之謂,溶氧的簡寫就是“DO”。
人類是呼吸空氣中的氧氣而生存,但濟寧錦鯉是無法吸進空氣中的氧,是吸收溶于水中的氧而生存的。空氣中約有20%的氧氣,人類只要過普通的生活就不容易陷于缺氧的狀況。可是氧氣本來就不容易溶解于水中,所以溶于水中的氧氣是很少。所以要是不小心,錦鯉等水中生物就會發生缺氧狀況。
那么水中究竟有多少氧氣溶存呢?大約是兌1噸水有溶存5~8公克程度的氧氣而已。(以溶氧濃度來說是5~8ppm)。所以在愛鯉家魚池中的錦鯉是處在稀薄的氧氣中求生存。為能高效率吸收低濃度的溶存氧氣,魚類的鰓之形狀猶如植物的羊齒類,形狀復雜而與水的接觸面積大。但是魚類在溶氧濃度3ppm(兌1噸水有溶入3公克的氧)以下時就引起缺氧狀況而將鼻孔舉上,魚嘴會一張一合掙扎。
這是要吸進溶氧較多的表面水送入魚鰓的動作。將多數錦鯉放入小型池時會遽然發生缺氧,必須經常吹氣、曝氣將氧氣送入水中為要。
要凈化水質,溶氧是決定性的辦法溶氧非僅對魚類的呼吸有直接性重要,對水質化亦為不可或缺的因素。魚類的排泄物及飼料的殘渣是經微生物分解,所熟悉的過濾Bacteria亦利用氧氣分解氨。魚池中,除了魚類之外,尚有諸多生物需要氧氣來生存,讓此等生物能妥為生存,就是凈化池水的決定性辦法。在公園的池塘或噴水池,或日本式庭院的人工瀑布,除了景觀作用之外,尚有送氧入水中而凈化水質之作用。
通常,管理疏忽的污穢水中則需要增多氧氣以分解有機物。水的污染程度是以凈化水質所需的氧氣量表示,即在報紙上常會看到的COD(化學性氧氣需要量)。COD或BOD(生物化學性氧氣需要量)高則表示水的污染程度大。